(3)问答题
问答题是历史高考试题的传统题型,在高考中所占比例比较稳定。问答题既能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考查,又能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。
随着考试改革,问答题题型也不断改变,除了传统的概述型问答题、比较型问答题、论证型问答题等,又出现了材料型问答题如2004年高考江苏卷的第29题、分析型问答题如2002年广东、广西、河南卷的第34题,同时近年来上海试卷中出现了材料分析论证题,它实际上也是问答题的一种。
通过对近几年高考问答题的分析,从命题角度看,现在的问答题主要包括如下几种:一是以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为切入点,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某个侧面进行分析。如2002年广东、广西、河南卷第34题:"两宋时期海外贸易得到很大发展,试从经济和科技等方面分析其主要原因。"2004年江苏卷第30题:"袁世凯统治时期(1912-1916年),中国的有识之士继续为反对封建主义和发展资本主义而奋斗,试从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三方面概述他们所作的努力,以及这些努力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产生的重大影响。"此类题时间跨度小,考查点也很集中,同时对考生答题的要求也非常明确,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。二是将某一时期或某一类历史事件进行归纳,而后分析比较。如2004年广东卷第30题:"概括指出1949-1952年底、1956-1978年以及1978年以后三个阶段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基本状况,并分析其对当时国民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。"此题以我国不同时期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为切入点,进行分析比较,具有一定的跨度和深度。三是以某一观点为依托,考查同学们对观点的理解。如2004年上海卷中的第34题:"'苛政猛于虎',秦、隋二世之亡是后世许多开国君主的前车之鉴。'天子者,有道则人推为主,无道则人弃而不用,诚可畏也。'一个畏字,促使不少统治者调整政策,从而出现了社会繁荣。请选择一个中国古代的繁荣时期,简要分析其原因与表现。"此类题提出了一个基本的观点,然后让同学们以史实来说明和论证观点,这样的题对学生们的分析、总结以及运用唯物史观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,因此此类题的难度一般较大。四是如上海卷中出现的材料分析论证题,此类题属于历史小论文,试题提供给同学们一定的材料,然后根据同学们自己的理解进行解答,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灵活性,能充分考查同学们的能力。2004年上海试卷中,一道论证题占了全卷分值的三分之一,足以证明此类试题被命题人所看好,所以这也是今后复习时应该注意的。
在文科综合考试中,问答题同材料题融合的趋势非常明显,试题往往以材料为命题依托,而后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设问,有一些小题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,使试题更加灵活。